重磅成果!中华文化和材料的完美结合!
2022-06-21 11:24:28 0 437
具有可调弹性特性的材料为智能机器、机器人、飞机和其他系统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例如,具有可变刚度的机器人系统可以适应抓取和跳跃等任务,或者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最佳性能。然而,即使诱发相变,传统材料的弹性性质也几乎不可调。机械超材料是人造建筑材料,其表现出的特性超过了传统材料。大多数现有的超材料将单功能承重基本结构(如杆、梁或板)集成到具有固定或铰接节点的特定拓扑结构中。可重构的超材料为性质的剧烈变化提供了可能性。当受到应力、热量或电磁场的刺激时,这些超材料的重新配置是通过形成新的接触、弯曲或旋转铰链来诱导的。由于节点限制,这仅允许在几个稳定状态之间整形,并且通常包括不稳定状态,这限制了可调谐性。降低连接性或放松约束(例如,使用手性结构或通过弯曲陷阱连接元件)可以使更多的状态提高形状改变能力,但这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对大多数应用至关重要的鲁棒性和结构稳定性。
此外,包括形状记忆效应在内的重新配置通常涉及大变形,这种大变形要么导致不可逆的塑性变形,要么不利地与通常要求的高刚度竞争。尽管化学响应材料能够实现一些原位可调性,但是它们的弹性性质的调节过程通常非常缓慢,就像热响应材料一样。将安装有齿轮的杆装配到特殊的网格中可以提高稳定性,同时保持可旋转的节点,但是具有连续可调弹性的工程实用和鲁棒的超材料,特别是在使用中具有快速原位可调性,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传统块体材料的弹性性质很难在操作中改变或调节,而这种可调节的弹性对于机器人和智能机械是非常需要的。尽管在可重构超材料中是可能的,但现有设计中的连续可调谐性受到诸如结构不稳定性、弱鲁棒性、塑性失效和慢响应等问题的困扰。
为解决这个世界难题,近日,国防科技大学方鑫、温激鸿等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超材料设计范例,使用具有编码刚度梯度的齿轮作为组成元素,并组织齿轮簇以实现多种功能。该设计能够实现连续可调的弹性,同时保持稳定性和强大的机动性,即使在重负荷下。这种基于齿轮的超材料能够实现优异的性能,例如将杨氏模量连续调节两个数量级,在超软和固态之间变形,以及快速响应。这允许超材料定制,并使完全可编程的材料和自适应机器人触手可及。
相关研究工作以“Programmable gear-based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形状中,作者最终选择以中国太极图为灵感的形状,性能最佳!
推荐文章
-
6篇Nature/Science,帅炸!这位中科大校友今日再发《Nature》,轰动世界!
2021-06-19 21 3828
-
科研界不光有科研夫妻,还有科研兄弟!湖南大学今日再发《Nature》!
2021-03-20 2 3271
-
燃爆!武汉理工大学,今日再发《Science》!实力铸就辉煌!
2021-06-19 1 3260
-
“白菜价”石墨烯真的来了?登上Nature后仅8个月,大规模制备再获突破!
2020-09-23 19 3198
-
厉害了!石墨烯纳米带又双叒叕登《Science》,石墨烯电路大放光彩!
2020-10-10 15 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