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清华大学,再发《Nature》!
2022-07-18 14:47:53 0 1012
具有原子分辨率的单分子成像是研究各种分子行为和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低剂量电子显微镜已经被证明在观察小分子方面是有效的,它还没有帮助我们实现对多孔材料(如沸石)中单分子的基本物理和化学的原子理解。与酸位点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构型决定了沸石在催化、吸附、气体分离和能量储存方面的广泛应用。近日,清华大学魏飞教授、陈晓助理研究员等人报道了局限于ZSM-5分子筛通道内的单吡啶和噻吩的原子成像。基于集成差示相位对比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iDPC-STEM),作者直接观察了吡啶在ZSM-5中原位气氛下的吸附和解吸行为。通过与计算结果的比较,对单吡啶的吸附构型进行了原子分辨,并对噻吩中的S原子进行了定位。分子与酸位点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可以在实景图像中直观地研究。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在静态图像和原位实验中直接观察这些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通用策略,扩展了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以进一步研究各种高分辨率的单分子行为。相关研究工作以“Atomic imaging of zeolite-confined single molecules by electron microscopy”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据报道,清华大学短短半年时间已累计发表10篇Nature/Science,祝贺!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876-x
本文为e测试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文章
-
2022-07-07 0 5438
-
2022-04-21 0 3654
-
2022-02-11 0 2617
-
【e测试干货】手把手教你使用 Zeiss Supra55扫描电子显微镜
2020-10-28 3 2550
-
2023-09-25 0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