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90后小姐姐,一作又发《Nature》!北大硕士,剑桥在读博士!
2022-08-02 16:58:58 0 772
数字逻辑电路是通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的n型和p型场效应晶体管(FET)的互补对。在三维(3D或块状)半导体中,受体或施主杂质的替代掺杂用于实现p型和n型FET。然而,低维半导体的可控p型掺杂,例如二维过渡金属二卤化物(2D TMDs),具有挑战性,使得纯p型和n型器件以及低电阻接触难以实现。当金属触点在2D MoS2和其他TMD上蒸发时,会产生界面缺陷,将费米能级固定在导带附近,因此可以在2D TMDs上实现高质量、低电阻n型范德华(vdW)触点。但迄今为止,蒸发高功函数金属到2D TMDs上获得p型器件尚未实现。
剑桥大学Manish Chhowalla教授课题组报道了报道了基于工业兼容的高功函数金属(如Pd和Pt)的电子束蒸发的单层和多层二硫化钼(MoS2)和二硒化钨(WSe2)上的高性能p型器件。利用原子分辨率成像和光谱学,研究者证明了接近理想的vdW界面,2D TMD和3D金属之间没有化学相互作用。电子输运测量表明费米能级是非固定的,基于vdW接触的p型场效应晶体管在室温下表现出低接触电阻(3.3 kΩ·µm)、高迁移率(190 cm2•V-1•s-1)、饱和电流>10-5 A•μm-1,开/关比为107。研究者还展示了一种基于n型和p型vdW触点的超薄光伏电池,其开路电压为0.6V,功率转换效率为0.82%。相关研究工作以“P-type electrical contacts for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一作为一位90后的小姐姐----王琰,一名中国留学生。本科在江南大学学习,之后进入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现如今在剑桥大学读博深造!整个求学期间,她用默默地付出、坚定不移地努力以及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换取了成绩优异、斩获多项奖项的荣誉。本篇文章是王琰第2篇Nature,早在3年前,也就是她读博第一年,便以一作身份发表了她的第一篇《Nature》,标题为“Van der Waals contacts between three-dimensional metals and two-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s”!时隔3年,喜讯再次传来,再次以一作身份在《Nature》发文。祝贺,王琰!
图1. 金属-半导体界面的原子分辨率成像和化学分析
图2. 具有Pd和Pt触点的多层MoS2和WSe2器件
图3. CVD生长的具有高功函数金属接触的MoS2和WSe2单层
图4. 用于MoS2和WSe2的具有不对称电极的金属-半导体-金属光电二极管
本研究证明了在少量和单层MoS2和WSe2上高功函数金属(如Pd、Pt和Au)的清洁vdW触点。这些接触导致单层MoS2上的p型特性和WSe2上的纯p型特性。结果还表明,费米能级没有固定,可以随栅极电压调制。通过N型和P型触点,实现了P-N二极管。该发现在当前互补p-n场效应晶体管范式下,将使2D材料的下一代电子器件得以实现。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34-w
本文为e测试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文章
-
2022-04-21 0 3647
-
2022-02-11 0 2607
-
2023-09-25 0 2224
-
2023-10-11 0 2197
-
2023-09-28 0 2195